1900 年左右维也纳有多少居民? 为什么大家都涌向维也纳? 在此期间,冲突的可能性有多大? 这种多样性是为了什么?
维也纳是哈布斯堡君主国的首都和居住地。 它包括约 5 300 万居民和约 15 个不同的国家。 弗朗茨-约瑟夫一世皇帝是将不同文化和语言融合在一起的统治者。
移民从跨国帝国的各个地方涌入首都。 不同的宗教和种族群体聚集在一起,冲突在所难免。
社会状况跌入低谷,卖淫现象愈演愈烈。 自由主义的工作条件剥削了移民。 结果,工人们组织起来,形成了工会运动和社会民主。
维也纳当时有 200 多万居民,是欧洲第四大城市。 近 25% 的移民来自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,只有不到 10% 是犹太人。 当时,维也纳是捷克最大的城市,也是中欧第三大犹太城市。
1900 年前后,维也纳还成为了欧洲的文化大都市。 维也纳现代主义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乐观主义精神。 这座城市得到了巨大的发展,奥托-瓦格纳、阿道夫-卢斯、约瑟夫-霍夫曼和约瑟夫-玛利亚-奥尔布里奇等维也纳建筑师在国内外声名鹊起。
分离派风格体现了对传统建筑和艺术的突破。 分离派建筑成为这一新运动的展览中心,古斯塔夫-克里姆特(Gustav Klimt)成为其主席。 奥托-瓦格纳、科洛-莫泽尔、霍夫曼和奥尔布里奇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。
咖啡馆文学是由知识分子在 Café Griensteidl、Café Central 和 Café Museum 创办的。 彼得-阿尔滕贝格、卡尔-克劳斯、赫尔曼-巴尔等作家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度过。 人们交流思想,畅谈哲理。
西格蒙德-弗洛伊德(Sigmund Freud)创立了精神分析的概念,他的性理论和对梦的解释令许多人感到不安。 阿瑟-施尼茨勒最初是一名医生,致力于研究歇斯底里症和催眠术。 后来,他转向写作,并在作品中涉及性、诱惑和通奸。
知识和艺术精英们在 Bertha Zuckerkandl 和 Eugenie Schwarzwald 等著名沙龙女士的沙龙里聚会。
在音乐上,无调性带来了变化。 阿诺德-勋伯格创立了十二音音乐。 他的学生伯格(Berg)、韦伯恩(Von Webern)和泽姆林斯基(Zemlinsky)按照新的十二音作曲法追随他。 古斯塔夫-马勒(Gustav Mahler)成为国家歌剧院的院长,并从根本上改革了国家歌剧院的节目。
新世纪伊始,维也纳在音乐、建筑、绘画和文学方面成为欧洲独一无二的卓越中心。



